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历史沿革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
吴鸿
湖北大学
吴鸿,生于1963年2月,江西省萍乡市人,汉族。1996年6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西北大学生物系药用植物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7月至1987年7月,在西北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7月至
钟仰进
湖北大学
钟仰进,生于1962年2月,广东梅县人,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农学硕士,教授;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在华南农学院蚕桑系蚕桑专业读本科,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在华南农业大学攻读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蚕桑系教师,1988年12月晋升为讲师,1998年7月至2
莫开菊
湖北民族大学
莫开菊,女,1964年出生,二级教授,博士,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1982年进入华中农业大学果树专业学习,1986年毕业后到鄂西大学(湖北民族学院的前身)教学。1990年进入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系深造,1993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之后,长期在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曾获得2001年恩施州优秀教师称号,湖北民族学院
鲁晓成
湖北经济学院
1985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5-1988年在湖北大学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获华南师范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07-2011年在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
胡继灵
黄冈师范学院
胡继灵,女,1964年出生,湖北宜城人,汉族,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教授。现任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曾任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分党委书记、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校长。
姜德生
武汉理工大学
姜德生,1975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并于1985年赴法国昂热大学研修非线性光学。1990年至今任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现为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001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2年湖北省授予“五一”劳动奖章。现兼任中国材料研究会理事,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和美国光学学会会员。 20多年来,本人一直从事光纤传感新技术的研究,
成金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成金华,男,1962年3月生,湖北黄冈市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83年、1988年、200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应用地球物理学和矿产普查与勘探等专业,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6月至2005年5月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做经济学博士后。1983年8月至1985年7月在上海海洋石油局工作,1988年7月
7月,龙门县纪委监委组织党员干部到贵州遵义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培训。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随着队伍踏进了这片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遵义给人的印象是庄严沉稳、古老传统的,洋溢着浓重的革命气息。短短六天时间的学习,参观了巍峨庄严的遵义会址,聆听了深入浅出的苟坝会议会址现场课堂教学,重温了长征曲折的历史,缅怀了革命先烈……这片神奇土地上的红色印记让我接受了一
我们摒住呼吸,悄无声息游走于这片英雄踏响的土地。以一名党员的虔诚,仰望于这片土地上闪烁的星光。我们聆听一组悲歌,以及悲壮过后,那些浩翰的故事。从四战四平出发的硝烟,携带东北民主联军的身姿,仿佛从身边经过。枪弹和炮火的呐喊声,淬炼出一面五星红旗的荣光。它牢牢留住一个城市的幸福和未来。最美的风景一定在高处。塔子山,岩石上斑斑旧痕诉出那
在为期5天的学习中,从红船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到大疫情下的思考,从党建科学化水平到基层党建与机关党建互动,从“两会”热点为解读到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从国际政治格局到经济发展,从参观党群服务中心到革命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新疆财经大学的教授、老师们用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渊博的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为我们系统、生动的讲授了我们党的光辉历程,国内外政治局势、中国经济
延安红色教育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别以专题、参观、体验等形式展开,从阶段认识延安革命历史,到深刻体会延安红色精神,再到贯彻落实学习延安战士坚定理想信念的决心,一步一个脚印,直观地使学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延安。延安红色培训学员们到来的第一天衣着红军服、带著红军帽报名参加了开班仪式,开展了延安红色教育的专题教学。当日中午,学员们到延安革命纪念馆用感观去感受去思考